《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蒋月 编
页数:412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言[E]
步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改革。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呼唤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到教学方法、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而所有这些改革都必须以高等教育的正确定位为前提。目前关于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是重学术理论还是重实际应用等问题的讨论,正是高等教育亟须解决的定位问题。法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必要性不仅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内全球性法学教育改革趋势的要求。法学教育的改革同样需要明确法学教育的定位,处理好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受苏联的影响,摈弃欧美大学的综合性模式,转而采用苏联的单科性教育模式,实行“对口教育”、“专才教育”。经过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除了少数几所大学保留了综合性大学的建制外,绝大多数大学成了单科性大学,同时还出现了一大批单科性学院②,法学教育同样形成了以政法院校为主体的“专才教育”模式。经过“十年文革”,法学教育的命运与整个法制建设的命运一样,几乎被破坏殆尽。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内容概要[E]
劳动法是以调整劳动关系为其任务的法律,事关每个劳动者的切身重大利益。社会保障法是为社会成员个体化解社会风险而提供保障的法律,是矫正市场经济的弊端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工具。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可能产生和遇到的社会问题,先后已在中国内地出现。对于劳动者,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保障其生存之法,其重要性白不待言。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两个领域的法律,不仅是雇主的法定责任,也是其投资兴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支持。
本教材主要是为满足大学本科生学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而编写的。根据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本科核心课程名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门课程设置。本书内容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大部分,其体系确立强调完整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知识结构,系统阐述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既反映已经成熟或者公认的理论和制度建构,又体现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的学术思想。在阐析中国内地劳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同时,关注该领域法律实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书籍目录[E]
上编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界定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三、劳动法的性质
四、劳动法的渊源
五、劳动法的体系和分类
六、劳动法的地位
第二节 劳动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劳动法简史
二、外国劳动法简史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三、中国劳动立法展望
第三节 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界定
二、劳动关系的种类
三、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
四、劳动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第四节 劳动权与劳动市场
一、劳动权
二、劳动市场
三、劳动政策
第五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保护劳动者权益原则
二、劳动合同自由与政府适度干预相结合原则
三、平等保护与特殊照顾相结合原则
四、各尽所能并按劳所得原则
第二章 劳动合同
第三章 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
第四章 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
第五章 工作规则与劳资合作
第六章 结社权与工会
第七章 劳动监察
第八章 劳动争议的解决下编 社会保障法
第九章 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第十章 社会救助法
第十一章 医疗保险法
第十二章 工伤保险法
第十三章 失业保险法
第十四章 养老保险法
第十五章 社会福利法后记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章节摘录[E]
插图:(二)劳动法律我国有专门性劳动法律。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有关劳动问题的基本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他劳动法律法规,不得与其所确立的规范相冲突。更多劳动法律是以单行法形式出现。例如,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中,关于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亦是劳动法的渊源。除此之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经其批准的其他法律规范中,涉及劳动关系调整的规定,也是劳动法的渊源。例如,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的《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三)劳动法规国务院颁布的大量劳动法规,是我国当前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例如,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6年7月发布《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1988年1月发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劳动保险条例》等,均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四)劳动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劳动规章,是劳动法的渊源之一。原劳动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大量规范劳动关系的规章。例如,1990年1月原劳动部发布《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7月原劳动部发布的《工人考核条例》等,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五)劳动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法律的司法解释,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依据之一。(六)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我国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法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可以发布决定和命令。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编辑推荐[E]
《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