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约书亚·列伯曼
页数:207
字数:160000
译者:江月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前言[E]
序一 发人深省的心灵鸡汤自从《纽约时报》推出全美畅销图书排行榜以来,在位于排行榜首位的书籍中,此书的时间最长——时间长达58周。除此之外,它还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居于排行榜前五名的位置!这是一部旨在对精神修养、心灵志趣和人生问题等进行探讨的作品。作为这样的一部作品,它能够在全美国掀起畅销热潮,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并在他们中间带动了一股关注心灵的热潮,这实在是出版界的一个奇迹。约书亚•列伯曼,一位牧师,提到他的名字,北美大陆几乎众所周知。他曾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国际频道的心理节目主持人,数以百万的听众每天收听着他主持的节目,而他也成为众多人的心灵导师。此书正是这位心灵导师的作品。为了能够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摆脱心灵世界中的烦恼与困扰,将人性中的弱点一一予以克服,本书作者试图在将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智慧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使众人凭借此书成就人生的完美。当代社会生活既使我们获得了充沛的活力,却也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重重压力。攀比心理的存在迫使我们用尽浑身解数去拼搏,以求得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过,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应该是再好不过了。但是,永远有些东西是无法在竞争中获得的,关乎美满人生和持久幸福的标准、关乎人性的基本问题的解答,比如需要、动机、恐惧和梦想等。想要破解这些深奥的人生之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拥有一颗宁静的内心,即他面对不同事物时个人的心理体验。“现代人面对着重重压力,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尽力摆脱浮躁、不安的情绪,并最终重归于心灵的宁静。”列伯曼教授如是说,“因为这并不只是个人的宝贵精神,更紧密地联系着个人、家庭和集体,甚至影响到全人类的幸福。”“只有个人消除了自己内心存在的冲突,社会才能够持久安宁;只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仇恨在他们彼此的心灵深处彻底消融,一个互爱互助的社会才有可能建立。个人是社会的最小元素(用“单元”也可);个人在精神上空虚、在生活中又没有物质支持,想要构建一个人人乐观积极的和谐社会,不过是臆想中虚构的空中楼阁。”相当明显,一些人提出要从经济上进行变革以建立一个理想中安定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健康的精神氛围、合理的人际关系的构建都确有必要。但列伯曼教授却更为强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他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帮助人们参透生活烦恼、生老病死,更不能解决每个个体在人格、心理以及精神中的障碍。只有那些人格、心理以及精神更加健康的人才能帮助构建起一个更为健康的社会。如今,人们不仅被不安、烦恼、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所裹挟,更为艰难的,是因不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而产生无力感。如果能将列伯曼教授传授的这种心理训练法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那些深植于人们心灵的痛苦与烦恼定会有所缓解,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指引人们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帮助人们实现理想的人生。列伯曼教授在本书中呈现的观点,是传统智慧和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宗教教义的集中表达;更为新颖的是列伯曼教授将历史文化的瑰宝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紧密结合,以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引导,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存在的精神问题予以阐释,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更令人称道的是,列伯曼教授对反映人性的诸多现象进行全方位呈现,进行详尽的论述和深刻的剖析,其观点和想法与现代人思想感情的实际完美契合。故而,虽然本书的内容看似枯燥、立意也较为高深,但仍因作者的阐述浅显易懂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本书行文流畅,语言优美,言简意赅,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篇明快的哲理散文,令读者产生意犹未尽、发人深省之感。—来自《纽约时报》的评论序二 名副其实的无价之宝乃为宁静的心灵当下的社会充满了浮躁、喧嚣与不安。在当下创作一本有关心灵的书,外人总归会觉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感到惊讶。在此之前,人们就“怎样保持心灵的宁静”这一问题探讨的并不多,因而普通读者对这类主题也是首次接触。因此,同时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来阐释这个问题,并使现代人在读后对其精神困惑有所解答,确非易事。尽管如此,我将竭尽全力,站在全新的视角,为读者阐述我的观点。这种全力以赴的做法令我自己感到十分坦然。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如若每个身处社会中的个人都不能化解自己内心中的冲突,那么社会就无法拥有持久的安定祥和。因为个人是社会的最小元素(用“单元”也可);倘若个人在精神上空虚、在生活中又没有物质支持,想要构建一个人人乐观积极的和谐社会,不过是臆想中虚构的“空中楼阁”。在人的一生中,总难免会遇到需求和欲望、道德和爱心、恐惧与痛苦等,这些平常而复杂的问题或情感。而这些问题又与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相关,无论生活在哪一个社会,人们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它们只能随着人类的灭绝而消逝。因此,在创作本书的历程中,我尝试着将宗教与心理二者结合运用,并由此视角出发,为读者详尽地诠释我个人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我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毫无疑问,社会环境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们对待事物的反应和态度。很多人因为不公平的经济分配而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精神疾病,他们也因此渐渐丧失了主动适应这个社会的自信。大多数人为了生存亦或为了寻求更为稳定的工作,付出了无尽的辛劳与努力。生存竞争着实激烈,人们的心灵也难免因此而彷徨、浮躁。这种情况也就为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我认定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一个社会公正合理的秩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消除内心的冲突,使之更容易融入、适应这个社会。这一点,无论是经济上的改革派还是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认为,经济的剥削才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公正的来源。在他们看来,人们的心理问题会随着经济不平等问题的解决而消逝。也正是基于这种看法,他们批评心理学家和宗教人士,斥责他们为剥削者撑腰而故意掩盖经济剥削的真相。不可否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的构建对于人们精神的健全、心灵的安宁不可或缺。与此同时,这种理想的秩序也需要每个人努力进行争取。随着这种秩序的建立,一部分困扰人们的心理疾病也会自然而然地随之消失。但是,合理的社会秩序也并非万能的灵药,仍会有很多超越时空的情感危机和心理冲突困扰着人类。所以,心理修炼对于每个人来说也就尤为重要,人们可以借助于这些技巧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来解决内心中的冲突和危机。人,不管生活在怎样的社会,都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那些关乎生存与死亡的问题、亲人之间的问题,等等。然而,纵使时间变化、世事变迁,家庭关系依旧维系、同事关系也依旧存续,还有其他更广阔范围内的人际关系依旧存在。因此,当人们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难免会对他人产生敌意、遭到拒绝、内心感到恐惧,或是出现挑衅心理,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难免有些痛苦会持续,但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生存的难题,迫使我们练就生存的智慧,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面对人生的大智慧。作为平凡的人,我深知许多更具智慧的人物正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每个通情达理的人都应对他们,以及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表达感谢。但也一定不要遗忘,仅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构建起健全的社会!倘若某人时常对最亲近的人产生愧疚之感;或者他经常感到莫名的恐惧却又不知恐惧的来源;或是他希望去关爱别人却又因种种原因而畏葸不前、甚至变得拘谨冷漠;抑或是痛失亲人后的他始终无法驱散悲痛和忧郁的阴云,那么他就不能被称为一个“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可是,如今确实有很多人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境。虽然许多心理专家和宗教人士都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并没能够对结果产生极为积极地影响、更多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加之人们不知该从何处获取透彻的点化,因此人们大多只能自己默默忍受过量的忧虑、烦恼等负面情绪。人们可能不禁会问,为何会在某些时候会忽然莫名地厌恶自己?为何有时会对他人产生敌意?为何时常感到畏惧和恐惧?又为何在特定的时刻发觉自己对生活失去了动力与信心?我将在本书中一一解答,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还原一个浅显易懂的真相。我曾经担任牧师,也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广泛交流、接触,因而对一点深信不疑:我在书中呈现的看法或多或少可以给予读者以帮助,尤其是那些被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裹挟而身心俱疲的人们,我的看法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迷茫的困境,开启崭新的生活。我知道,通过改变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能够帮助改变人们的生存状况;而在这一方面,我们每个人尽己所能都能够有所作为。关于人性,众多心理学家曾发表过自己的独特而深刻的看法,他们大都认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的巨大潜能。本书以现实为蓝本,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尝试将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宗教领域的精髓结合运用,期望最终可以达到改善人们心灵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效果。—约书亚•列伯曼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内容概要[E]
当代社会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但同时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于是,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拯救人类心灵的工作中,并独辟蹊径地将宗教精神和传统心理学智慧巧妙结合,出版了这本书。在本书中,作者从道德心、爱自己、恐惧与焦虑、悲痛、死亡、信仰等方面出发,为烦乱不安的人类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描绘出了一条崭新的、可靠的光明大道。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作者简介[E]
约书亚·列伯曼,犹太人,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毕业于辛辛那提大学,美国著名哲学家、传道士、心灵成长导师、超级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全美知名的广播电台心理节目主持,在全美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做的布道广播,听众达数百万人。其中马丁·路德·金、约翰·肯尼迪、拿破仑·希尔、芭芭拉·史翠珊等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书籍目录[E]
第一章 发自内心地理解人生哲学
人类心灵之永恒追求
令心灵宁静并非逃避生活
在内心中自我交流和反省
心理学的抚慰
我们得之于宗教的精神财富
分裂和联合:新的人生观
调剂宁静心灵的两种方法
异曲同工的宗教与心理学
第二章 从心理学角度追寻善与恶的根源
原罪和忏悔:病态的道德观
对善恶动机的精神分析
将压抑在心底的冲动释放出来
宗教忏悔的片面性
心理冲突发生根源的探究
幼稚的道德观的入侵
用诉说的方式来将内心的压力缓解
第三章 学会正确地爱自己是第一要务
自爱并非自私
自我实现务必终其一生而努力
导致幼稚行为的心理基础
自卑感源于对自我的憎恨
放弃其实旨在得到
勇敢地接受自己
爱的无限潜能就包含在人性中
第四章 人类对爱充满无限的渴求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
不要假借爱的名义去恨
所有都因为爱而生
爱是完整人格的一部分
大爱借助于宽容表现出来
宽容是自由的堡垒
宗教教义中的爱和恨
第五章 将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消除
适度恐惧的正面作用
病态的恐惧感
恐惧感的心理根源
告别孩童时代的情感
正确地将自身的恐惧加以克服
恐惧于经济问题
在信仰中克服恐惧
第六章 消除悲痛的步骤
当所爱之人离开我们远去
适当地将自己的悲痛宣泄出来
消除悲痛的三条原则
情感不成熟的人
将不必要的负罪感消除
超越痛苦的良方就是宣泄
要告诉孩子真相
拥有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
第七章 生命短暂的有益启示
死亡也是生活的朋友
高高兴兴地接受命运的归宿
生命的终极目标
第八章 人类应该以何为信仰
信仰上帝的根基
个人信仰的演变过程
具有自由选择权的人
人类从宇宙获得的伟大启示
美国人所要塑造的上帝观
第九章 心灵的永恒归宿—宁静
从两种角度去探求内心
心理分析的乐观导向
多重性格的复杂性
呼吸英雄的空气
疏通堵塞灵魂的通道
让心灵得以重归宁静的重要法则
致谢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章节摘录[E]
版权页: 心理冲突发生根源的探究 与忏悔不同的是,心理学经常用最大的限度对滋生烦恼的症结进行剖析,并设法将其铲除掉。在上一节中,我们提到的那个丈夫因为不忠的事情而陷入忏悔中的事例。对于这个男人的不忠的行为,心理学家将针对其所遭遇困境的病理根源进行分析,并将其不当的心理方向予以调整,试图引导其将那些不成熟的行为方式放弃。心理分析则将其病态行为的深层原因揭示出来,并一直追溯到此人早年的经历。倘若其发生问题的症结一旦揭示出来,那么这种不当的心理冲突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被彻底消除。 针对那些被心理矛盾纠结着的人来说,在不产生罪恶感的同时,心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将原本的目的达到。病人们会发现,借助于心理分析,不但可以将忏悔式的惩罚免除,而且他还能够将自己内心的冲动以及焦虑说出。他们甚至随心所欲地说出,而无需对别人对自己的诋毁表示担心。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对于他所说的话,医生采取的是一种淡然的态度,仅仅以一种超然、平静的心态予以回应,并对其表示同情和理解。对于心理疾病的康复,这种理解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其自说自话的过程中,医生不曾告诉他该做哪些事情,也不曾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不过在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中,他的信心得以增强,这样一来,他就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并主动作出决定。当他将自己的愤怒、憎恨、激情、欲望和妒忌向医生倾诉出来后,他开始知道怎样正确地看待它们。他此时开始清楚,在成人的情感世界中,那些压抑已久的任何冲动都是相当荒谬和不合时宜的。 儿童时期情感世界的混乱会对成人后的情感方式产生影响,其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些不合理的情感反应,不过在更加成熟的价值观体系中,这些荒谬的感情就显得没有丝毫的意义了。倘若能意识到此点,人们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念,并坚决地将这些负面情感抛弃,努力去创造新的生活。 以上就是宗教忏悔与心理学谈话疗法二者之间的不同。倘若一个人只能在宗教导师的引导下才得知自己何为对、何为错,那么,在此人的生活中,焦虑和罪恶感极有可能会成为摆脱不掉的阴影。更严重的是,他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道德观念,而且除非神父或教士常常对他进行提醒,否则他不可能保持这种道德感。由于他将自己的行动交给别人,按别人的要求和禁令去行为,于是他就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此时,他成为了一个外在的道德规则的奴隶!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后记[E]
此书的成稿是我将自己在犹太教研究所的一系列讲座的稿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此,我要对该研究所的所长、尊敬的斯蒂夫·瓦伊斯博士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的热情邀约,我才得以有机会将自己对宗教、哲学、心理学及一些人生问题的看法表达出来。在此,我还要将自己的诚挚的谢意向其他的一些朋友表达出来,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书的出版不可能实现。
纽约的南森·卡瑞斯博士是我的好朋友,在此我要对他表示感谢。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学者,他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犹太教士。长期以来,我更多地从他对我的激励中获益。芝加哥的格瑞克博士也是我的好朋友,我要特别地对他表示感谢。正是他令我首次深入了解了心理学。同样,我还要对芝加哥的戈德曼博士表示感谢,这是一位比黄金还珍贵的朋友。通过和他交流,我常常能获得发人深省的道理;我还要向杰出的神学家、纽约神学论坛的发起人卡普兰教授将我的敬意表达出来,因为是他将此书的手稿仔细地加以审阅,并向我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意见。
此外,我还要向以下朋友表达我的谢意:希伯来联合学院的弗罗布朗教授及其夫人,对于他们直言不讳的评判和富有创造性的帮助表示感谢;感谢杰出的心理学家伊德·布格伯和格兰特·布格伯,他在阅读了本书的文摘后,向我提出了众多宝贵的建议;感谢优秀的小说家、编辑、散文家罗宾根,因为在此书的编辑过程中,他将相当重要的建议与指导给予我。我还要特别感谢哈佛大学的林德曼博士,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在此书的整个编纂过程中,我始终得到来自他的鼓励。
我还要将我诚挚的谢意向我的秘书——埃利德·雅克逊和贝西·伯曼表达出来,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他们二人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还要向我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我从她那里获得最大帮助的我那亲爱的妻子——芬表示感谢。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媒体关注与评论[E]
本书作为一部探究身心灵成长、精神启蒙和人生问题的杰作,能够短时间内在美国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销量,并在如此广泛的受众中掀起一股关注心灵的热潮,不能不说是出版领域的一个奇迹——《纽约时报》书评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编辑推荐[E]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编辑推荐:美国有史以来最畅销图书之一;拯救现代人迷茫心灵的心理学经典。拿破仑•希尔、诺曼•文森特•皮尔极力推荐的心理自助读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灵魂圣经,已助千百万人改变自己的命运!驻留《纽约时报》畅销榜冠军58周,前五名长达三年。作者为美国极具影响力和知名度、家喻户晓的心灵导师。他曾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上主持心理节目,每次广播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听众。美国众多知名人士,包括马丁•路德•金、约翰•肯尼迪、拿破仑•希尔、芭芭拉•史翠珊……都是他的忠实拥趸。作者认为:“纷繁喧哗的尘世中,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机器。追求金钱,地位、情欲和名誉的过程,也是将心灵弄得疲惫不堪的过程。人是终究要回归自然的,宁静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这一点,无论在何时,都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共鸣。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名人推荐[E]
人不能离开自然太久,纯净和平静的心灵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然而,嘈杂骚动的尘世中,许多人有意无意中沦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机器,将心灵弄得筋疲力尽。不管怎样,人终究是要回归自然的,当你拭去心灵上的浮尘,才会领悟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宁静,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约书亚•列伯曼只要你是一位渴求内在安宁的人,早晚会发现约书亚•列伯曼的书。他的书语言精炼,行文优美,剖析深刻,非常贴近现代人思想感情的实际,读者阅读之后,很难不受到他的影响。——英国康复治疗专家 马修•曼宁读完本书,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读了其中的文字会让人的心有种豁然开朗的释然,原本堆积在心胸的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会在读书时飘离而去,内心升腾而起的是轻松、顿悟、愉悦和崇高。——美国亚马逊读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