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上的自然奇观》
《曲线上的自然奇观》
出版时间:2008年7月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作者: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
页数:206
字数:236000
《曲线上的自然奇观》前言[E]
北纬30度线,是一条看不见的曲线,更是一条神秘而奇特的曲线。地球上,绝大部分的陆地都处在北半球的区域,这也是人类和动植物最为聚集的地区。在这条无形的线条穿越之地,既有奇绝壮丽的高山大河,也有深不见底的海沟深渊;既有埃及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巍然耸立,也有“百慕大三角区”和“日本龙海”暴虐隐秘;既有远古玛雅文明神秘莫测,也有“外星人基地”令人心生畏惧。北纬30度线,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一高一低在此完美结合。北纬30度线还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沙石遍布的撒哈拉不但有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更有顽强的生命存在。那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大型壁画群更是让撒哈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有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它拥有独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和地球上最原始、最美丽的地方;更有以“野人”著称的神农架,那里流传着大量的“野人”传说,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还有大量通体白色的动物……地球上海平面最低的地方——死海,也位于北纬30度线,它是所有湖泊、海洋中最咸的一个,那里没有生命的存在,却是人类疗养的胜地;钱塘江潮更是以汹涌的浪潮,犹如千军万马的气势成为最大最壮观的潮汐,同时也成为北纬30度线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除了奇水怪湖,北纬30度线上的名山胜景更是比比皆是,有以“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著称的黄山,也有“雾海如纱,幽}同险峰隐现”的庐山,更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神奇而美丽的张家界……虽然北纬30度线只是地理学家为方便研究地球划出的虚拟的线,但是它最终串联出了一幅最神奇、最独特、最美丽的风景画。如果我们沿着北纬30度做一次环球之旅,我们会不断被眼前的景观折服。这里汇集了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大的沙漠、最长的峡谷、最奇怪的湖泊、最壮观的潮汐、最瑰丽的山体……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
《曲线上的自然奇观》内容概要[E]
重庆出版集团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传奇经典系列”图书。本系列图书分为《曲线上的历史文明》、《曲线上的自然奇观》、《曲线上的恐怖死亡》三部:以影像为主导,再现了北纬30度这条曲线上的历史文明、自然奇观、恐怖死亡等怪异、神秘之事。本书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传奇系列电视节目来自14个国家的112家制作发行公司,并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播出,收视观众上亿人。“传奇经典系列”图书将陆续为读者展示更多精彩内容。
出版与电视的完美结合,历史与传奇的不解之缘。
《曲线上的自然奇观》书籍目录[E]
第一章 世界之巅 初识圣母峰 珠峰上的气候与景观 沧海桑田的变幻 大自然的恩赐第二章 地球最深处 解密海沟 发现之旅 绝境生存第三章 世界第一大沙漠 独特的气候与景观 沙漠中的顽强生命 神秘的壁画与远古的文明第四章 世界峡谷之首 最后的地球秘境 天然的水汽通道 峡谷风光秀甲天下 “孤岛”与“世外桃源”第五章 奇水怪湖 “死海”的由来及成因 拥有“世界之最”的湖泊 神奇水域的功效 令人担忧的未来第六章 天下奇观 钱塘潮涌天下先 自古观潮颇盛行 福祸双至钱塘潮第七章 秘境神农架 走进神农架 奇异的神农架景观 生灵的庇护所 “野人”之谜第八章 名山胜景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文化景观并存之山——庐山 风景明珠——张家界
《曲线上的自然奇观》章节摘录[E]
插图:第一章 世界之巅初识圣母峰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又被称做圣母峰,巍然屹立在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被冰雪覆盖。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长达2400千米,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在这绵长的山脉上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6座,由于终年覆盖着冰雪,一座座冰峰看起来犹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也极似蜿蜒的银蛇。而其中最为高耸的就是珠穆朗玛峰了,即使在远处也能清晰地看到它那昂首天外,威武雄壮的山体。“珠穆朗玛峰”并不是它最初的本名,它最初的名字叫“朱母朗马阿林”。清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17年,康熙皇帝派出两名懂技术的喇嘛,从青海西宁进入西藏踏勘地形,开始绘制山水图纸。并在随后绘制的地图上首次用汉、满两种文字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汉文为“朱母朗马阿林”,满语“阿林”的意思是“大山”)。而且还在《皇舆全览图》中明确标注其位于中国境内。《皇舆全览图》是我国第一部经过实测的地图,并且是当时最为精准的地图,这是关于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文献记载,比英国人在咸丰二年,即1852年测量此峰并将其命名为“埃佛尔斯峰”还早135年。直到1771年,《乾隆内府舆图》才以“珠穆朗玛”一名替代了“朱母朗马阿林”。从那时起,“珠穆朗玛峰”一名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