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司马迁》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人民文学
作者:柯文辉
页数:739
字数:580000
《司马迁》内容概要[E]
著名评论家张禹说:我认为此书堪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一大奇迹。特别是最后写汉武帝刘彻的那些章节最为精彩绝伦。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第一部英雄悲剧史诗。 在作品中,既可读出了司马迁的巨大天才和伟岸人格,更读出了作者的寄托。尽管从艺术上看,这部小说还存在着不少可以挑剔之处,如写得太实、太满、太露,笔无藏锋,抒情、议论都缺乏必要的控制等,但它却是充满激情的,有着脉息的搏动和生命的蒸腾。这就是这部柯文辉用他的情思和感悟,浇铸而成的长篇小说《司马迁》的价值所在。
只有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经历了百馀年反封建斗争的曲折艰难,最终有望彻底走出“天道循环”的怪圈,有望创建一个伟大的 “人国”时,人们才有可能走上更高一层的平台,以新的眼光和胸襟,去重新发掘古老的英雄事业,写出一部或几部英雄悲剧史诗来。作者的机遇和尝试的可贵可喜可议之处就在于此。这是许多当代知识分子大可发发议论的场合,在下不敏,也引起极大兴趣。可惜医生因我头晕禁再读书执笔,奈何奈何?
《司马迁》作者简介[E]
柯文辉,男,1935年1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少年做洗染店学徒工。16岁以后曾任过农村工作队员、教务员、教师、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从事艺术评论。著有传记《印光传》《旷世凡夫——弘一大师传》《刘海粟传》《孤独中的狂热——卫天霖传》《关良》等;诗剧〈爱之弦〉《云水操》《关羽貂婵》等10部;散文诗集《梦的尾巴》;京剧《汉家月》;散文《钓梦》;美术理论《陪画散步》《龚贤画论译解》;小说《月下的海》等。点校古籍有《大藏经导读》(即《阅藏知津》)等。
惜均芜浅无足观,赖咀嚼自身渺小活得心平气和。
《司马迁》书籍目录[E]
焚史晨帆郎中历险廷辩宫刑出狱杀庙骡魂宦海壮歌璧沉余响[附录]司马迁的生年[代后记]别了,太史公!
《司马迁》章节摘录[E]
书摘夜空黑得像一方无边的砚底,阴惨的西北风搅动裂成鱼鳞的彤云块,迅速翻腾着墨潮,精瘦的残月即将落山,偶尔从云缝子里泻出一束灰蓝色的幽光,窥探着公元前八十八年(即后元元年)的国都长安。
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十四丈多高的柏梁台。一名粤巫叫做“勇者”向汉武帝刘彻进行蛊惑:“再盖的新宫要比柏梁台高才能压住火神!”武帝听了他的鬼话,修起了千门万户的建章宫,多种建筑用飞阁相连,有辇道可以上上下下,楼台亭榭,殿宇宫阙,装饰得金碧辉煌,张衡在《西京赋》中称之为“木衣绨锦,土补朱紫”。穷奢极欲,耗尽生民膏血。今夜,雕梁画栋在寒冷中有点缩瑟,大量露水由阔大的梧桐叶流到房脊,从刻得神采飞扬的龙眼珠上滴落,仿佛泪雨。
在这一群摩云的建筑当中,专为皇帝收集凌霄露水和上玉屑以供饮服的金铜仙人高达二十丈,大七围,加上底座与铜柱,合起来三十丈出头,比纽约的自由女神还高。这位“舒掌捧铜盘玉杯”的青铜像与太液池彼岸井干(读寒)楼遥遥对望,楼比仙人还高,二十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上挂着头牌。直到本世纪初纽约的摩天楼盖到五十七层才打破她的记录。国内要到八十年代才被北京彩电中心的播放塔超越。古代建筑师的气魄也了不得!仙人像被曹丕下诏拆掉时“声闻数十里”,还流下清泪;只活了二十七岁的大诗人李贺曾吟咏此事,留下传诵至今的名句:“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就像蚂蚁爬大树一样,小谒者顺着仙人的巨臂爬上高空,两腿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将铜盘中的露水倒进挂在自己脖子上的葫芦里,塞好盖子,慎重地往台下爬,尽量减少葫芦的摇晃,免得泼洒掉一星半滴。等到下了高台,如释重负地骑上拴在台F的白马,立即向皇帝寝宫奔去。
甘泉宫坐落在长安之西二百五十里,原先是秦始皇的林光宫旧址。那儿有依山势修起的通天台,高为八十丈,可以俯瞰上林苑里三十四所离宫别院与三十多丈高的飞帘观。相比之下,民居矮得犹如鸡笼。
重病的武帝就住在这里就医。院子里黄叶仿佛是褪了色的火焰,向晚风叹息着夏日的蓊郁、新秋的繁茂和冬的凄清。建筑物的剪影在大夜中很清晰。
更鼓声声,轰不走通天台四周的几对猫头鹰,它们的鸷眼中闪着冷火,时而翔舞,时而发出哀鸣,使空气变得诡异、不祥。
后院一角,方士邵伴仙带着一批女巫男觋,还有从丝绸之路来的胡巫,围着篝火,轻声念咒作法。,武帝近年不大相信这一套,他们已经失去依靠,显得没精打采。
寝宫里灯火如昼,杏黄帷幔罩着四壁,反射着橘红的光焰。
九龙鼎里,栗炭吐出蓝色的火舌,上面缭绕着缕缕松烟,带着淡淡的清香呛人喉鼻。粗大的梁柱,典雅凝重的青铜烛台,峨冠博带的大臣们身影都在摇曳,就像最高统治者的思绪一样。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