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的眼睛》
《时钟的眼睛》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克里斯多夫·诺兰
页数:218
译者:洪凌
《时钟的眼睛》内容概要[E]
《时钟的眼睛》在诉说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艰苦与忧伤之余,处处闪烁着对人生、信仰和爱的思考。作者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和力量,对抗身体残障和命运坎坷。《时钟的眼睛》出版后,立刻引起巨大轰动,书中那新异奇绝的语言,以孤绝的旷世之美,征服了全球读者。
《时钟的眼睛》作者简介[E]
克里斯多夫·诺兰,爱尔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被誉为“少年乔伊斯”。
1965年,诺兰出生时脑部缺氧,造成终身残疾——不能行动,无法发声,全身痉挛随时会突如其来。在身体的牢笼困守中,他思想的火焰却在绝望之地升起。他抓住文字这条孤绝通道,学会用安装在头部的尖角打字,写出了第一首诗,此时他13岁。16岁时,诗集《梦幻爆裂》出版,此书两度获得英国文学大奖。此后,作者将自己遭逢地狱咬噬的痛苦经历艰难地记录下来,写成《时钟的眼睛》。这部普通人眼里根本不可能发生、却已然发生了的励志传奇,以诗性的力量开拓出人类生存的无限可能。
《时钟的眼睛》书籍目录[E]
序序诗1 少量的芦荟2 地狱也为之捧腹3 生命的白色文卷4 缪斯的驿动5 八脚小马6 刀俎为用7 身处其中的夜晚8 满眼都是德瑞法拉斯湖9 倘若他能够支撑自身10 孩提时代的显圣节
《时钟的眼睛》章节摘录[E]
1 少量的芦荟
难道你要将所有问题都归到一个残障少年身上吗?在返回都柏林的班机上,约瑟夫·麦翰如此沉思着。现在,他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要求娜拉帮他点一杯咖啡。以往他总是谢绝饮料,唯恐出现液体笨拙地流经他呼吸器官的场面,造成旁人的惊异。“要红茶还是咖啡?”Aer Lingus航空公司的乘务员询问。娜拉回答:“请给我们两杯咖啡。”让娜拉感到惊讶的是,以约瑟夫的沉默性情,他竟能公然表达自己想要在公共场合喝饮料。他的母亲感到了这少见的勇气,把一小口咖啡倒进他紧绷的嘴里。他坚决地将饮料逼进喉咙,让液体直接流入腹中。他将头靠在座位上,狡黠地从娜拉那边移开,从包里扯出一条丝质手帕。
“嗨,起来一下。”娜拉用肘轻推他,“看看底下,那就是爱尔兰的瞳眸。”当他向下俯视,祖国的美丽海岸映入他的眼帘,向一个残障男孩展露欢迎之意。
约瑟夫载誉而归,到机场迎接他的人有父亲马修·麦翰,还有姐姐雅薇妮。脑瘫病给他带来了孤寂,大不列颠却给予他精神上的食粮。自从他去了一趟伦敦,以沉静优雅的姿态领到一个文学奖,他就显得更为坚毅。尤其是当雅薇妮把在头版刊登新闻“罹患脑瘫的爱尔兰男孩获取殊荣”的剪报拿给他看时,他的心便回到彼时的伦敦。当时,他有幸与英国痉挛协会成员会面。他们的心领神会以及接待他时表现出的尊敬,实在让他感到惊叹。他们深远博大的心灵使他折服。他们的坚定平复了他的烦躁不安。
新闻媒体一片哗然,大家都争先恐后,想要获取独家故事,讲述一个身体残障的人如何在遍布刁蛮专家、缺乏诚实的文学世界中夺魁。约瑟夫端坐着,任凭娜拉以从容的姿态对付那些兀鹰猎食般的报刊记者、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制作人员,以及兴致高昂的剧作家。我将从这场争夺中得到什么呢?男孩沉思着。他向家人投以关怀的目光,发现他们的隐私被侵犯。他们对约瑟夫的烦躁不安、猛烈点头、沉默又创意十足的沟通方式表示理解。他哀伤地坐着,努力想表达一种心碎的乞求——千万不要把我描述成一个隆物。
忧伤足以摧毁一个心灵的创造实践。约瑟夫索性听任事态发展,在他的承受范围内,客观冷静地看待这场骚动。他经常在深夜的幽微冥思中省视自己:
噢,好吧,
目前我所取得的
你们以为是什么成就?
天杀的,难道我没有尽力求生?
当每个人都以为我已经槁亡
相同的差异
相同的运势
气态一般的生命
怯懦地靠边而来
就在诸愚人的游行
孤寂的鲜润
不敢声张呼吸
集结着回旋不已
僧袍的湛亮
新颖的事物
虚无的蛾
空渺的声音
被笞打的骨骼
格斗而来的喜悦
光焰的厅堂
恶臭丛生的陈词滥调
恶兆颔首
将时间延搁
随机的意念笔记
离经叛道的男孩们
伯伦式半自动轻机枪开火
孤寂的高分贝
崭新的冒犯
随着爱的光照而点头回应
透过枯槁的仙人掌
就在与世隔绝的关照
诸多欠揍的狗东西摆出头脑清醒、身体可以控制的样子,以表现他们的驯顺,而约瑟夫·麦翰却故意让大家见识到他摇摆的身躯,以显示生命的不凡。在过去的许多世代,曾有无数的残障者被驱逐出境,烙上印记,在那个他们的丑陋形貌所触犯的世界中,被视为废料残渣。他们之所以被轻视,在轻蔑中遭致挫骨扬灰,只由于他们不幸地与那些庸常的人一样,无法对自身残障的正常性进行任何思索。当约瑟夫严肃地回顾往昔,他沉浸于对残疾人命运普遍性的关注中。然而,理性的跃动从未平息。不断生产出对困窘现实的新颖嘲谑。
约瑟夫冲破藩篱,以创造性的智慧抒写心曲,由此走进普通人的世界。他无比渴求沟通的渠道,但难以计数的艰难粉碎了他的渴求。他只能寻求通往自己心灵的法门,体味复仇女神所赐予的力量。
先知们不会为残障者麻木的表情着恼,然而,那些拿脑部疾病兄弟的身体缺陷取乐的奸猾之人,却在约瑟夫的幼年时代,从他艰难的匍匐动作中获得某种自我满足。如今,新思想每时每刻在约瑟夫的心灵花园中绽放。他不浪费任何一个瞬间,时时以座右铭自勉。诗就是他表意的法门,真实他的凭靠。记忆中某些被妥善保存的信息照亮了他的写作之路,他尝试解开隐藏于不幸成长岁月中的奥秘——虽然生来就脑部残障,却有鲜被认可的才情。通过家人,他向世人宣告:只要你们接受我之为我,我就接受你们的世界。
于是,一场战斗开始了。战斗的双方,一方是残疾但睿智的少年,另一方是那个充满敌意和隐秘、偶尔闪现出悲悯的世界。
我能否攀登上阻隔人心的山峦?约瑟夫犹疑着。我能否冲破社会构筑的藩篱?当我分明知晓自己比家人懂得更多时,可否要求他们充当我的帮手?现在,我知道,那可恶的怀疑主义在我芜杂忧伤的世界里猖獗泛滥。约瑟夫自问,一个无法言语的残障男孩究竟能干些什么?我的残疾搅乱了我的平常心。褫夺了我的声音,损毁了我的微笑,阻碍我成为一个正常人……
约瑟夫一如既往地静卧在床上,睡意缓缓袭来,意志却不允许沉思中断。他思考着,要怎么做才能克服我的喑哑无声?他想寻找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深深感到得找出一条通路,可以和那些身强体健的同龄人沟通无碍。他的内心千回百转,好像乘上一列古老又新颖的火车,探寻人们从未知晓的终点。他艺高人胆大,对“司机”下令:带我到无人可及之地。这样,当人们在孤寂中漫游时,他便可以捕获他们的心灵。然而,他不可能不明白,人们的心绪从未牢扎深植,而像星体一般飘摇浮动。他的羽翼自由伸展,他的目光炯炯有神,他不放过任何绝望的气息。当他迅捷地挖除毒瘤,意欲洞穿孤寂时,他很可能受到伤害。成群的蛆虫标定出他所在的多力山浅滩的位置,层叠的意识杂乱堆积于他的枕边。他深深知道,自己必须按部就班地接近预定的幻美终点站,否则会跌得很惨。
由于只能坐在轮椅上,约瑟夫得依靠他人帮助推轮椅。除了可信赖的家人,他还有个要好的朋友——爱利克斯·克拉克。爱利克斯花了许多时间,不厌其烦地帮他推轮椅。小时候,爱利克斯就是他的真挚好友,他们的友谊从早年的校园生活开始萌芽。当时,他们就读的学校属于都柏林的中央复健中心,学校里的孩子都和约瑟夫一样身有残疾。爱利克斯只是轻微的肢体障碍,他投注爱心和力量,帮助他的朋友领略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使约瑟夫心中痛苦的芒刺得以消除。他们一起逛商店,一起玩足球。爱利克斯推着轮椅,把足球放在两个轮子之间、朝向目标的地方。爱利克斯把球踢出去,他们共同分享命中目标的喜悦。无人留意时,他们又摇身一变成为杰克·史都华兄弟,在走廊间奔跑。爱利克斯推着轮椅,一脚踩在轮椅后下方的脚架上,另一脚蹬地,然后双脚都踩到脚架上,随着轮椅一起飞跑。
游戏的每一次成功都带来新的愿望,瞒过老师们鹰隼般的眼睛,成为对他们日复一日的挑战。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这对玩家还和从前一样随着轮椅快速地飞跑,他们都没发觉刚好放在教室外的新桌子。高速急驰之下,轮椅的轮子撞到了书桌前身。唯有“电光火石般的急骤”可以形容约瑟夫从轮椅上翻落的情景。他如同一个球,从轮椅上重重摔落,又被弹到半空中,摔下来,撞伤了额头。视野中是走廊的倒影,意识被仓皇的脚步声占据,声音在纷乱中淡去。不过,没多一会儿,视野便清晰了。约瑟夫感觉自己被抬起来,安放在轮椅上。布朗护士推着他冲进医务室,十万火急地在他头上放了个冰袋。爱利克斯吓得全身僵直。约瑟夫则被吓坏,不敢想象妈妈娜拉看到这样的场景将会如何。但是,妈妈来接他时,却什么都没有发生。父母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他们的四肢是否健全。
童年友谊是未来人生的重要财富。即使未来的道路尚未开启,朋友之间的亲密情意已打造出时间与空间都无法割断的牢固链条。爱利克斯给予约瑟夫的快乐转化为美丽的记忆,虽然遥远的空问距离终究分隔了他们,约瑟夫却永难忘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无法行动和言语的他时常记起身边这个勇敢能言的朋友给他带来的安全感。
爱利克斯感冒在家时,约瑟夫就会被人遗忘。有一回。贝尔格洛夫学院的一支乐队前来演出,所有的学生都应邀参加。大家随老师到演奏大厅去,教室顿时一空。可当时爱利克斯正好没来学校,大家竟然忘记带约瑟夫参加。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音乐响起,他拒绝聆听,暗自痴望着墙垣。后来,他太累了,无法再保持这种状态。他想象自己变成雷恩小姐,教导大家要坚守对上帝和同胞的信念。他环顾着教室四周,视线落在那幅欧洲地图上。于是,爱尔兰最新一代的机长驾驶他的飞机飞向逃逸之所,有别于先前降落过的无望之地。音乐依然从远方传来,那是《茉莉·马龙》(Molly Malone):
就在都柏林这漂亮的城市,
姑娘们也如此美丽。
我首次看到甜美的茉莉·马龙,
她推着轮车绕着大街小巷,
喊着:海扇贝与生蚝
活鲜鲜,活跳跳,哦!
约瑟夫又将自己想象成爱尔兰最伟大的男高音歌手——约翰,麦科麦克。他的胸膛起伏不已,干涩的喉咙里开始翻滚火山熔岩般的《茉莉,马龙》之音。这声音可以使沉眠于墓地的死者重生。这是强迫性发声,而不是音乐。难道这位爱尔兰最新的男高音歌手必得声嘶力竭?约瑟夫用足尖踩着轮椅的金属踏板,咳嗽不止,又开始下一轮游戏。
青春的色泽无所不在,约瑟夫又目睹了冥想中的梵高。他看到教室墙壁上张贴的学生画作,在想象中用另一幅画取代这些作品:耳朵被割开,从内往外绽裂,没有包扎绷带,穷凶极恶地倾听着。他体会到那一刻的情境,便魄力十足地以金属枪的灰色取代了金黄色。
接下来做些什么呢?约瑟夫思索着,并不在意孤身一人。他的目光转向贝尔格洛夫学院的方向,想到他不自由的姐姐坐在学校三层楼高的教室里。他想象姐姐坐在大课堂内的模样,必定相当失落。于是,他用他最喜爱的柠檬香料装点自己神秘的独奏会,邀请姐姐到这个给予自己崭新自由的城市来。突然间,他爆发出笑声,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残破属地的领主。他对着周遭的寂静咯咯发笑,将那些颐指气使的男子赶到一边去,陪伴姐姐上演她的独身少女秀。姐姐如此聪慧机智,却不明白世人为何不懂弟弟的眼神。她站在这些没有头脑的躁动者面前,抓出一大把弟弟的生命切片,向他们展示。她要让那些躁动者知道,无知才会导致恐慌与畏惧。
约瑟夫将头转过去,看着自家的阳台。姐姐就伫立在那里,用戏剧化的声音背诵在学校学的诗。詹姆斯·韦登,乔森的《咔咔响》,以及《干枯的骨头》。 《干枯的骨头》的音韵带有黑人音乐风格。然后,姐姐的心情大变,哼起西拉利,贝罗克的《塔兰泰拉舞曲》。穿过约瑟夫的记忆,她跳着腾挪飘逸的舞步。他坐在轮椅上,看着她跳舞。姐姐狡猾地让他留在黑暗的背景中,头顶的灯光却足以让她获得充分的聚光效果。有时,她越过舞台,看看观众的反应。他咧嘴笑着,乞求姐姐再跳。她变换灯光,迅速跳起卷摆舞。这时,舞蹈需要音乐伴随。他听到姐姐低声吹着口哨,被她吹出的曲调蛊惑:《丹尼男孩》、《罗迪麦考利》、《我的拉根爱人》,以及《到达提斐拉利是一段漫漫长路》。
当时他才九岁,却像个大人一样快乐,这都要拜一个十一岁女孩的想象力所赐。姐姐为自己精心装扮,古怪地旋转舞动,古老的裙装饰有羽毛和花边。突然,她高声大笑,熄掉灯,跑下楼梯。骤然间,他以为花仙子闪现在眼前,正高亢地舞蹈,踢着狂乱的舞步。最后,她以劈腿动作结束这场狂舞,羽毛裙摆在身后高扬起来,如同孔雀开屏。她跳得筋疲力尽,约瑟夫深受感染。通往演奏大厅的门虽然关起来了,但姐姐却让他看到一场独舞秀。她鲜活的舞姿在他沉寂的心田种下了鲜嫩的百合花。
国歌响起时,约瑟夫的联想游戏戛然而止。哦,终于来了,他想着,我一定不能悲伤,毕竟我并不悲伤。他知道,雷恩小姐肯定会为他感到万分遗憾。所以,他得说服她,他其实很愉快。他将微笑准备好,等待着人们进来。兴奋的喊叫声涌入走廊,嘈杂声四处响起。然后,门打开了。“哦,天哪,可怜的约瑟夫!”大家不约而同地叫起来。雷恩小姐听到他们的叫声后走了过来,特别为他感到悲伤。这个被遗忘的男孩,为了安慰她,竟摆出一副灿烂的笑颜。
中央复健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形成了一个彼此关照的社群。每个学生都多少有些残疾,有的极端严重,有的则很轻微。约瑟夫坐在同学中间,他的残疾特别凸显出来。他被身体的残障阉割,被嘲笑亵渎,被瘫痪的肌肉弄哑,而身体的整体状况有时却又反讽般健康。他感到被欺骗了,因为他的健康感受总是和他无助的四肢发生冲突。这要命的四肢痉挛会不由自主地发生,以致他无法挥走一只停留在鼻尖的苍蝇。校园生活就是和其他同学一起过着普通的日子,而这些残障同学无法明白自己话语的意义。约瑟夫却以清明的神智,永远避开了历史上残疾同胞们经历的地狱之劫。
整个课堂充满兴高采烈的喜悦气氛,孩子们因约瑟夫的存在获得许多笑料。就此而言,约瑟夫其实是被当成一个小傻瓜看待的。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好处,他借此测试了他们理解肢体语言的能力,同时,他感到这些小孩想象力的缺乏。有时,当他表达出不屑时,他们茫然的反应同时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他从受到伤害的心情中解脱,反而获得嘲讽对方的自信。他满怀火山爆发式的心愿,想要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信念。
在课堂中找乐子的活动逐渐变成惯例。这一天,英俊的埃亚蒙·坎贝尔成为喜剧的主角。他将约瑟夫轮椅的两个轮胎放了气,然后向约瑟夫挑衅说:“有种就去向老师告状!”当雷恩小姐午休后踏人课堂,约瑟夫打定了主意,要坚决表达自己的不满。他暴怒地踏着轮椅踏板,欲引起她的注意。她看着约瑟夫。于是,他踏得更厉害了,并投以愤怒的眼神。她皱着眉,显得疑惑不解。他盯住她的眼睛,引导她看向轮胎。他反复进行这套动作,直到她走下讲台,仔细察看他的轮椅。
《时钟的眼睛》媒体关注与评论[E]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怀着敬畏之心,等待太阳唤醒沉睡的大地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
假如我的肉身变成海鸥,我将满怀火山爆发的激情,到无边的天空自由飞翔。
——《时钟的眼睛》作者克里斯多夫·诺兰
诺兰的故事更像一次历险,被隔绝的灵魂遭遇尘世悸动与浮华的折磨但他的生命永远充满年轻的激情、乐观与力量。
——《纽约时报》
诺兰的文字,超然而不自怜,忧郁而不哀伤。如影随形的孤独、对心意相通的渴望,以及对上帝与日俱增的信念,抒情诗般地表达出生命深处的绝望和愤怒。
——《图书馆期刊》
克里斯多夫·诺兰的作品打破了我们对语言艺术的鉴赏习惯,其成就直追叶芝、乔伊斯。
——(美国)亚马逊
诺兰,爱尔兰的年轻诗人;先天性大脑麻痹,身体严重残疾,却拥有卓越的语言天赋,承袭了爱尔兰的伟大文学传统,与叶芝和乔伊斯一脉相承。
——《出版家周刊》
诺兰,爱尔兰作家,1965年,诺兰出生时因脑部缺氧,造成终身残疾一不能行动,无法发声。不抛弃!不放弃!这本书讲述了诺兰自己的励志传奇.以诗性的力量开拓出人类生存的无限可能。
——绿茶新京报
《时钟的眼睛》编辑推荐[E]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战友篇!
不抛弃!不放弃!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
《时钟的眼睛》作者他出生时因脑伤造成全身瘫痪,终身无法言语,但他却以绝世的才情和刚的强意志,13岁,靠安装于头上的“独角兽尖角”学会打字,写出了第一首诗;16岁,第一部诗集出版……
英国“年度最佳图书”被译为21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