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公共艺术》电子版-2009-1_曾桂生、 贺锦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1出版)_曾桂生,贺锦智

《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电子版-2009-1_曾桂生、 贺锦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1出版)_曾桂生,贺锦智

《公共艺术》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曾桂生、 贺锦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曾桂生,贺锦智 编
页数:303


《公共艺术》前言[E]

美育同德育一样,旨在影响人的思想,培养高尚的品格,塑造美好的心灵,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培养人的思想、品格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还能渗透于其他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艺术教育不仅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早在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就印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普通高校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开设艺术选修课,1994年6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提出:大学也应开设艺术欣赏课,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并掌握一定技巧,1996年7月,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统一规划领导,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并进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试点。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2002年以教育部部长会的形式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划》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艺术课程应进行考试或者考查,,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将成绩计入学分,同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则对此作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普通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或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力争经过3-5年时间,推出一批素质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课程。要重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素质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材。

《公共艺术》内容概要[E]

《高等院校人文与法律系列教材:公共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艺术教育不仅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公共艺术》书籍目录[E]

第一部分 美术欣赏第一章 艺术羹与艺术欣赏第一节 艺术美及其特征一、什么是艺术美二、艺术美的特征第二节 艺术的分类及作用一、艺术的分类二、艺术的作用第三节 艺术丑与艺术美一、美与丑的关系二、艺术表现对象的丑和艺术美第四节 艺术欣赏一、艺术欣赏及其特点二、艺术欣赏的一般过程三、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与再评价四、如何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第二章 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要素一、点、线、面二、明暗三、质感四、透视第二节 色彩一、色彩的形成二、色彩的多样性三、色彩的分类与表示系统四、色彩与心理第三节 构图知识一、构图的概念二、构图的基本原则三、构图的形式第四节 图案一、图案的构成基础二、图案的构成法则三、图案设计第三章 绘画欣赏第一节 中国绘画欣赏一、灵巧多变的章法二、奥妙无穷的笔墨三、诗书画印一体四、中国绘画史简述五、六说法六、中国绘画欣赏举例第二节 西方绘画欣赏一、西方绘画的题材内容和主题二、西方绘画的色彩与笔触三、西方绘画的流派四、西方绘画欣赏举例第四章 建筑与雕塑欣赏第一节 建筑与建筑艺术一、廷筑二、建筑艺术第二节 建筑艺术欣赏一、中国建筑艺术欣赏二、外国建筑艺术欣赏三、典型建筑欣赏第三节 雕塑艺术欣赏一、雕塑艺术的特点和语言二、雕塑作品欣赏技巧三、雕塑艺术与绘画,摄影.建筑艺术四、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五、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六、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七、外国雕塑艺术作品欣赏第五章 摄影艺术欣赏第一节 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什么是摄影艺术二、摄影艺术的特征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造型手段和欣赏一、摄影构图二、用光三、影调四、摄影艺术的主要类型五、摄影派别分类六、摄影作品的欣赏方法七、影艺术作品欣赏第六章 书法欣赏第一节 书法的演变过程一、篆书二、隶书三、楷书四、行书五、草书第二节 书法欣赏的特点一、书法欣赏的再创性二、书法欣赏的模糊性三、书法欣赏的差异性第三节 书法欣赏的标准一、点画的线条美二、结构的造型美三、章法的整体美四、风格的个性美第四节 书法欣赏举例第二部分 音乐欣赏第七章 20世纪前的中国音乐第一节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第二节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第三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第五节 宋辽金元时期的音乐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第八窜20世纪的中国声乐作品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堂乐歌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声乐作品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声乐作品第九章 20世纪的中国器乐作品第一节 器乐独奏曲第二节 管弦乐曲第三节 协奏曲第十章 欧洲各个时期的音乐第一节 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第二节 中世纪音乐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第四节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第五节 维也纳古典乐派第六节 浪漫主义音乐第七节 民族乐派第八节 印象主义音乐第九节 现代音乐第十一章 中国民歌第一节 中国民歌概述第二节 东北部平原民歌第三节 西北部高原民歌第四节 江淮民歌第五节 江浙平原民歌第六节 闽台民歌和粤民歌第七节 江汉平原民歌第八节 湘民歌和赣民歌第九节 西南高原民歌第十节 客家民歌第十二章 流行音乐第一节 流行音乐概述第二节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公共艺术》章节摘录[E]

插图:生命永恒的认识是中国传统墓葬观念的重要支柱。人们相信,当肉体死亡以后,其灵魂将脱离肉体而继续存在,长命百岁的永生愿望表现了朴素认识的本能希求。基于这种认识,陵园建筑、墓室构造,随葬明器,壁画雕塑等都向越来越满足愿望方向发展,向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方向发展。中国古代称陵园雕刻为“石像生”也是这个含义,即“象征生命”的意思。它们均设置在供灵魂出入的神道两侧或通向墓地的门口,如同墓主生前一样.起着护卫、仪仗,驱逐威胁以及供役使用的作用。因此,这些人体雕塑决不是单独欣赏的艺术品种,而是生与死的转折点上的造型表意,当然,就个体而言它具有审美欣赏性,但其主旨在于它的一体性,附属性。在于它以整体形态充当墓葬观念的表达工具.在陵园雕刻艺术的环境——建筑——群体——个体这种多层次的创作意念指导下,雕刻创作者首先考虑的是环境层次,其次是根据精心选择的环境的特征巧妙布局建筑,再次根据建筑构局总体要求设置石雕群,最后才考虑每件雕刻品的具体处理,也就是说,陵园中人体雕刻艺术作品的面相、衣纹、刀法,立体效果,长宽比例,动态韵律,表情心理内容只是陵园雕刻艺术创作的最浅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作者所重视的是人体雕塑群作为生命人格的体现,而不是它的独立的审美意义。

《公共艺术》编辑推荐[E]

《公共艺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