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中药学》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陈信云 编
页数:346
《中药学》前言[E]
本书是根据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精神,并考虑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方向而拟定编写的。读者定位是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和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生,培养目标是中药生产、经营和临床应用一线岗位的高级工。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行业高级工必备的中药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中药问药荐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学中医药知识的基本能力。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分为九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应用、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和禁忌及中药的剂量和用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是本书的主体,分为二十一章,共收载常用中药343味,其中要求掌握143味,熟悉78味,了解101味,附药21味。每章开头,以简要文字说明学习本章药物的要求,并按含义、性能特点、分类、适应证、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逐项叙述。然后按药物功效分为若干节,对具体药物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研究等项进行逐项讲述,每章都有复习思考题和小结,在小结中不但对重点药物和相似药物进行归纳比较,而且对了解药物及85味学习要求以外的药物功用也作了简要说明,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中药学》内容概要[E]
本书是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作者依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
全书分总论、各论和参考文献三部分。总论分为9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应用、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及中药的剂量和用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是本书的主体,分为21章,共收载常用中药343味。分别介绍了具体药物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研究等内容。
本书适合医药高职教育、专科、函授及自学考试等相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行业培训和自学用书。
《中药学》书籍目录[E]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 用药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用法 第九章 用药剂量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益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互化腐生肌药
《中药学》章节摘录[E]
第五章 化湿药学习要求1.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2.掌握药物4味(苍术、厚朴、广藿香、砂仁),熟悉药物l味(豆蔻),了解药物3味(佩兰、草豆蔻、草果)。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一、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治疗湿阻中焦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因本类药物多有芳香味,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其中药性偏于温燥,作用较强的,称为燥湿药。二、性能特点本类药物辛香温燥,辛香能醒脾化浊,苦温燥湿。有疏畅气机而健运脾胃,祛除湿邪之功。因脾主运化水湿,脾合气于胃,故化湿药主人脾胃经。此外,本类药物通过化湿又能解暑,暑温、阴寒闭暑、湿温等证亦可选用。三、功效与适应证(1)化湿①湿阻中焦证用于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体倦、大便稀溏、泄泻、舌苔自腻或湿热口甘多涎、舌苔厚腻等。②湿温、暑湿初起、湿热内蕴。(2)行气用于脾胃气滞、脘腹痞满,如厚朴、砂仁、豆蔻等。(3)部分药物还有祛暑、辟秽、解表等作用。四、配伍应用湿为阴邪,黏腻重着,易于阻遏气机脘腹胀满,故常与理气药配伍,既可增强化湿、又可消胀除满。
《中药学》编辑推荐[E]
《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学》适合医药高职教育、专科、函授及自学考试等相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行业培训和自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