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刘昱初,程正渭 编著
页数:155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前言[E]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延伸和拓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其目的是根据人类对室内外空间的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多重需求,对室内与室外环境加以利用、调节、充实和发展,为人类建立一种适合其生存并促进其自身发展的生活环境和空间。然而,环境艺术不同于其他工商业产品,无法大量地重复制造,而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不仅因为其自身具有的艺术属性,而且也由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得以不断扩展和更新,其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阔。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培养大量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非常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因此,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目的,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各个高校有着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资深教师,其特点是将传统的人文观念、环境美学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时尚导向,并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设计实践案例来验证理论。本套教材立足于实际教学,着眼于行业发展,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读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全面、系统。本套教材覆盖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全部内容。(2)实用性强。本套教材在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将本专业知识浓缩成一个个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知识点,由专业教师编写成册,并配有习题和训练方向,同时还配备了完整的电子教案。(3)实践性强。本套教材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于一体,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编写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许多经典实例来深入地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的要点。(4)权威性高。本套教材集合了众多知名院校的骨干级教师,在本套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编写,充分发挥了各位参编教师的特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既保留了个性化的特点,又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这套教材既可以作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学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工作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自学教材。本套教材由于面广量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本丛书臻于完美,能对环境艺术的发展起更大的作用,给读者带来更多帮助。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内容概要[E]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本教材以人体工程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和环境、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为㈩发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中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通过大量的设计实例介绍,来诠释基本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本教材可作为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工作者参考使用。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书籍目录[E]
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章 人体工程学基础
第一节 人体测量
第二节 常用人体尺寸及应用范围
第三节 感官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第三章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节 室内环境设计概述
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第三节 人体工程学与家庭生活空间设计
第四节 人体工程学与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第四章 室外环境设施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第一节 步行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第二节 服务性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第三节 交通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第四节 游乐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第五节 植物种植与人体工程学
第六节 无障碍设施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第七节 室外照有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第八节 建筑外环境与人体工程学第五章 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外环境设计
第一节 室外环境概述
第二节 环境知觉
第三节 人体的环境行为心理
第四节 环境行为心理与环境艺术设计参考文献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章节摘录[E]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提到人体工程学,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工业化、现代化联系起来,但它的产生并不是突然的。回溯历史,在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影印着人体工程学的潜在意识,只是人们还不知道对它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性的理论。即使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从那些尘封已久的文物中,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正是这些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对曰后产生的人体工程学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文明,人们就一直在不断改进自己的生活,正是在人们的创造与劳动中,人体工程学的潜在意识开始产生,这些可以从现有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得到论证。例如:旧石器时代制造的石器多为粗糙的打制石器,造型也多为自然形,经常对人的肢体造成伤害,棱角分明,不太适于人的使用;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多为磨制石器,表面柔和光滑,造型也更适于人的使用。因此可以说,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和总结是在人们的劳动和实践中产生,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兴起的学科,其发展与工业革命是分不开的。自工业革命以来,安全、健康、舒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尤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早在20世纪初,学者F.W.泰罗就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研究怎样操作才能省时、省力、高效,并制定了一整套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制作方法,被称作“泰罗制”,这也是人们从理论上对人体工程学进行归纳研究的开始。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适应机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成立了工业疲劳研究所,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还不是很普遍。这个阶段主要的研究者大多数是心理学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使人能更好地适应机器。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人体工程学正式建立的时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美国军方为早曰获得战争的胜利,研制了大量的高性能武器,期望以技术的优势来决定战争的胜败。然而由于过分地注重武器的性能和威力,忽略了使用者的能力与极限,出现了飞机驾驶员误读高度表意外失事、座舱位置安排不当导致战斗中操纵不灵活、命中率降低等意外事故。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调查,才查明这些事放王要是控韌设备配置不当导致操作失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