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红楼梦宝藏六讲》电子版-2012-6_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_高语罕

《红楼梦宝藏六讲》《红楼梦宝藏六讲》电子版-2012-6_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_高语罕

《红楼梦宝藏六讲》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语罕
页数:258
字数:214000


《红楼梦宝藏六讲》内容概要[E]

《红楼梦宝藏六讲》1946年7月由重庆陪都书店出版发行,是作者抗日战争期间写就的中国红学史一部引人入胜的重要著作。原书系繁体直排。现在我们将其纳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系列图书,以简体横排方式编排出版。校订时,除了纠正原书中个别明显错讹,还对原书与现行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不同的少量标点符号作了改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高语罕先生仍能细读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红楼梦》,为的是满足将来社会对文化思想的需求。作者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总结与分析研究,指出这部小说是一面镜子,是一面照出人世间痴男怨女的悲欢离合的镜子,是一面照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人心世道的镜子。这面镜子反照的结果正是《红楼梦》带给我们的巨大文化遗产,也就是《红楼梦》的宝藏。

《红楼梦宝藏六讲》作者简介[E]

高语罕(1887—1948),安徽寿县人,原名高超。“五四”前后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教育史、文化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不可忽视的人物。1914年底赴上海,积极参与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1922年8月赴德留学,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1925年12月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讲授政治学概论,被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政治教官”之一。1926随陈独秀赴武汉,任《民国日报》社社长。1938随陈独秀入川。
1942年5月陈独秀病逝,负责料理陈独秀后事。 1946年春随《新民报》迁往南京。1948年病逝。
高语罕一生著译颇丰:1921年1月《白话书信》出版后,再版39次之多,发行10万余册,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读物;此外,出版的著作还有《国文作法》、《现代的公民》、《现代情书》、《百花亭畔》、《红楼梦宝藏六讲》、《辩证法经典》、《康德的辩证法》等30余部。

《红楼梦宝藏六讲》书籍目录[E]

开山白
一、一面镜子
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附
三、王熙凤
四、几个奇女子
五、两个老太婆——贾母与刘姥姥
六、红楼梦的宝藏

《红楼梦宝藏六讲》章节摘录[E]

版权页: “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曹雪芹也说:“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第一回)或许有人说:“既这么著红楼梦不过是曹雪芹的自传罢了。”是的,但是每一个伟大作家的自传,同时也就是他生存时代的一部社会史。因为每一个自传都是实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物质的和精神的)和遭遇。人的生活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人山人海的群居共处、互相影响、互相错综的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人的生活既如此复杂,他的遭遇自然也就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各有不同了。因为我们的原始祖先,一开始便是群居共众的,所以西人有言,人是社会的动物。说到个人的生活,同时就不能不联想到他的周遭,就是说,他的一切都不能与社会绝缘。诸位大概有一些是读过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的。读到他的自述时,是不是要时时和十九世纪之末与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交通、文化等等的现象相接触呢?冯玉祥先生的自传诸位大概也是读过的,诸位读它的时候,是不是脑筋中常常浮泛着一幅民国前后的中国的军事、政治、武器、战争以及军事教育、士兵生活等等的图画呢?因此,我们读了四十自述,不但晓得胡适先生个人在这四十年中的生活和遭遇,并且晓得他所经历的时代曾经是怎样一个时代,他所生息的社会曾经是怎样一种社会,至少它们的轮廓我们是可以得其仿佛的了,推而至于其他一切传记或自传一类的小说,皆是一方面描写自己,同时也就反映着它的著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这一层,红楼梦尤其做得功德圆满,毫发无遗憾。 或许有人说:写实小说,只是写实而已,有什么稀奇?实则这是误解了写实主义的内容。写实主义并不是把你的遭遇、生活、见闻或思想随你的意思描写出来,便算完事,而是要在你所生活、所遭遇、所见闻的森罗万象、纷纷纭纭之中,分别出轻重、主客、本末、深浅来,然后把握住现象的内幕、问题的核心、事实的主要因素和历史的动力等等,摘尤加以处理,加以组织技巧地叙述出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红楼梦宝藏六讲》编辑推荐[E]

《红楼梦宝藏6讲》是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普及图书汇而成集,精编细校,统一装帧,以丛书形式陆续重印、推出,目的在于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非专业读者都能够体验民国学术的趣味,感受民国学者的治学风范。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