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课程与文化》电子版-2002-1_教育科学出版社_郝德永

《课程与文化》《课程与文化》电子版-2002-1_教育科学出版社_郝德永

《课程与文化》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郝德永
页数:421
字数:318000


《课程与文化》内容概要[E]

本书是对课程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全新解读:围绕对课程传承文化命题的解构,通过对当代西方批判与反思性文化观及课程文化观的辨析,本书明确地提出课程“作为”文化的命题,从而使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成为自在、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在赋予课程文化品质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阐述了一种着眼于文化批判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益于课程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对课程改革实践也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课程与文化》书籍目录[E]

自序导论 命题的危机与课程的文化革命第一章 历史的真相--循蹈文化节律的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文化形态的历史流变与课程的沿革
(一)文化的缘起与生成
(二)课程的文化缘路与印记 二、茧式文化与茧式课程论
(一)文化的茧式化发展过程
(二)文化的茧式化发展表征及机制
(三)茧式文化造作茧式课程论第二章 文化性的缺失--课程的锁定效应 一、课程的文化锁定表征
(一)“原文化”的承载与课程的文化“他律性”
(二)文化的肯定性与课程的“后喻文化”取向
(三)文化的世俗化走向与课程的“实在一实然”标准选择
(四)文化壁垒与课程的遮蔽机制 二、课程的文化锁定逻辑
(一)文化适应--维持论
(二)文化复演--传递论
(三)文化选择--加工论 三、课程的文化锁定机制
(一)课程作为“文化代码”
(二)课程作为“文化资本”
(三)课程作为“文化霸权” 四、文化认同与定格:课程的文化学误读与方法学失范
(一)绝对主义
(二)预定主义
(三)同质主义
(四)工具理性主义第三章 “元叙述”的转换--当代西方批判与反思性文化观及课程文化观第四章 --教育“轴心原则”的重新定位第五章 自在、自律与自为--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逻辑结束语 从边缘到中心--教育的勇气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