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曾国藩书信》电子版-2011-9_中国致公出版社_曾国藩+李鸿章+李翰章

《曾国藩书信》《曾国藩书信》电子版-2011-9_中国致公出版社_曾国藩+李鸿章+李翰章

《曾国藩书信》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作者:曾国藩+李鸿章+李翰章
页数:439
译者:李鸿章 注解


《曾国藩书信》内容概要[E]

李鸿章曾感叹地说:“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满乎?”蒋介石在审订增补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则说:“大清之所以中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者,盖非人才消长之故,而实德业隆替之征也……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慢为人之师资矣。”

《曾国藩书信》作者简介[E]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今娄底市双峰县)荷叶塘一个乡绅家庭的子弟,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28岁考取进士,37岁任礼部侍郎。次年,他回乡创建湘军,与太平天国义军对垒,艰难竭蹶,屡败屡战最终彻底剿灭太平军,由此而成为清一代的文人而入武侯的第一人。此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谥文正。他生逢乱世,却成了力挽狂澜的清代中兴名臣,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领域内均影响深远。他由此声名显赫,毁誉交加,后世对他多有评议。

《曾国藩书信》书籍目录[E]

曾国藩书信卷之一
复贺耦庚中丞
致刘孟容
答刘孟容
答黄麓溪
与洪琴西
致陈岱云
答欧阳功甫
与洪琴西
答冯树堂
答欧阳小岑
复江岷樵
复胡莲舫
复严仙舫
复罗罗山
复毛寄云
复陆立夫中丞
致江岷樵
复汪少逸
复郭雨三
与刘星房都转书论盐务
与刘霞仙
曾国藩书信卷之二
与各州县书
与省城绅士书
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
复彭丽生
复胡润之
与冯树堂
与徐玉山太守
与魁荫亭太守
复文任吾
与江岷樵
与江岷樵左季高
复欧阳晓岑
与朱石翘
复江岷樵
与江岷樵
复陈岱云
与张石卿制军
复陈岱云
与左季高
与王璞山
与江岷樵
与文任吾
与吴甄甫制军
与张石卿制军
与储石友
曾国藩书信卷之三
与彭筱房曾香海
与吴甄甫制军
与湘潭绅士公信
与欧阳晓岑
与吴甄甫制军
与朱尧阶
与江岷樵
与严仙舫
与省城司道书
与骆籥门中丞
与吴甄甫制军
与骆籥门中丞
与王璞山
与夏憩亭
与骆中丞
与吴制军
与刘孟容
与骆中丞
与骆中丞
与王璞山
与骆中丞
与李小泉
与骆中丞
曾国藩书信卷之四
复刘霞仙
复林秀山
复夏憩亭
与王璞山
复骆中丞
复吴甄甫制军
与罗罗山
复吕鹤田侍郎
与李少荃
复吴甄甫制军
复江岷樵中丞
与陈岱云
复吴甄甫制军
复严仙舫
复吴甄甫制军
与黄南坡
……

《曾国藩书信》章节摘录[E]

版权页:顷专使至,接奉来牍,情词恳切,语语非虚,批览之余,不忍卒读,国藩在京十余年,未能迎养老亲;前丁母忧,甫逾百日,即出而襄事;在外数年,毫无裨益。王事靡監,家难复婴。今岁仲春,丁父忧丧旋里,实恐两次夺情,得罪名教,为天下后世所不齿;是以连疏陈情,力恳终制,圣恩高厚,俯如所请,身虽恪守礼庐,然有所抱歉于中,耿耿不释者,上无以对吾君高厚生成之恩,下无以对彭雪芹、李次青二人患难相从之义,日夜悚仄,如负重疚,内以讼于心,外以告于友朋,并屡函告雪芹、次青矣。自湖口克复,雪芹出坎窞之中,游浩荡之宇,国藩稍释歉怀,惟次青则仍陷东方,孤军无援,饷糈空乏,道路梗塞,音问罕通;念其所处而寝食不忘者,岂特慈母之于子然哉?鄙人之于友朋,亦何尝须臾恝置也!次青于我,情谊之厚,始终不渝。岳州之败,星驰来赴,靖港之挫,从人星散,次青追随贱躯,不离左右,出则呜咽鸣愤,人则强颜相慰,浔郡之败,次青耻之,恨贴身尚无劲旅,亟欲招勇自行训练,以护卫国藩之身,斯二者,皆国藩所镂骨铭心者也。至于先合而后离,我水而彼陆,进退分合之际,则次青与鄙人皆有不能自主者,盖人事居其半,天事亦居其半。次青本居国藩幕府,同住一舟,司奏械信械等件,五年正月,锐意欲招平江勇,自行统率,国藩曾沮止之。初订只招一千,在国藩身边护卫耳。厥后招至三千,已有能发不能收,可进不可止之势;然犹同扎南康,咫尺相依。逮七月移师湖口,国藩再三劝止,如胡盖南、吴齐源及彭斯举、杨志伊辈,皆所共知。从此分离,各居一方矣。然犹去国藩未远也。及其湖口屡捷,移攻抚州,抚州一挫,迟扎贵溪,于是既分而不能复合,则因应变化,殆所谓天事,而非人力所能为主也。然江西东路,未必不赖此一军,事久论定,公道自明,尊庑亦不必深虑。

《曾国藩书信》编辑推荐[E]

《曾国藩书信》:传忠书局刻本。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