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1

《问道心扉》电子版-2011-12_上海大学_王天恩|主编:忻平

《问道心扉》《问道心扉》电子版-2011-12_上海大学_王天恩|主编:忻平

《问道心扉》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上海大学
作者:王天恩|主编:忻平
页数:226
字数:291000


《问道心扉》内容概要[E]

本书基于问题逻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新探索,也是提出“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之后,上海大学“思政课”骨干教师集体攻关,首次对模式进行系统探索的初步成果。书中对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
”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归纳,初步概括为四个主要环节:建立问题体系、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采集和解答学生问题、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问题的对接。《问道心扉——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
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问道心扉》书籍目录[E]

前言
一、总 论
 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问题逻辑思路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相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思政课”教学矛盾的解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为例
二、理论基础研究
 问题、问题意识与“转识成智”——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问题逻辑的逻辑基础
 问题逻辑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中“预设”和“真值”的逻辑探析
 问题逻辑的语言分析——基于“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
三、问题体系建构
 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推理规则
 基于问题逻辑的“纲要”课教学体系问题类型探析
 基于问题逻辑的问题体系建构思考——以“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教学为例
 可接受性:问题体系的逻辑建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为例
四、“问题解析式”教学
 “问题解析式”教学范式初探——“六个为什么”进“思政课”试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问题解析式”教学的实施及思考——以上海大学自强学院
 “概论”课为例
 “问题解析式”教学中的教师主体性研究
 “问题解析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问题解析式”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五、学生问题解答
 基于学生问题的“基础”课教学探索
 “思政课”教学中“问”与“答”的逻辑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的“问”与“被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实践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问域”和“答域”
六、衔展应用研究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配套选修课程构建——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与及时教学整合的路径探析——从上海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说起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与“授受”传播途径和效果
 从新时期“思政课”改革看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在“哲学与智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后记

《问道心扉》章节摘录[E]

首先,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理性讨论中所显示出的平等与真诚、对学生思考所给予的肯定,必将提升学生的理论兴趣与对自身理性能力的自信。不仅如此,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显示出的理智的力量,也会使学生在肯定平等的“他者”的前提下,激发自身自由的人格力量,更加自尊自信。而自由的人格力量与自尊自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能体现出其自身的“学高”,还有机会体现其“身正”。在与学生平等而真诚的讨论中,教师不仅会展现出其渊博的学识、对特殊领域问题的把握控制能力,还会表现出其他一些东西,如切人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对待问题的态度倾向,追求真理的真诚,对不同价值目标的取舍,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诉诸语言的,有些则是默会的。许多学者感叹现代教育中“身教”的缺失,而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缺憾有所弥补。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中“身教”作用的加强,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讲,“身教”中许多默会的东西可能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可以从许多著名科学家出自相同的实验室得到部分的确证。
再次,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讨论,而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显示出的理性的力量,在使学生更加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使其对团体力量产生一种敬畏,这无疑会增强其团队意识。魏源认为:“合四十九人之智,智于尧、禹。”①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个人的才智。朱熹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师友起很大的作用。“学之博然后有以备事物之理,故能参伍之以得所疑而有问。问之审然后有以尽师友之情,故能反复之发其端而可思。”②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所形成的课堂交往实践,为一个团体(通常是一个班级)展示其理性力量创造了条件。学生之间严肃的理智碰撞所产生的相互教育作用,对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对理性的尊重、对其他个体的尊重、对团体力量的尊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

《问道心扉》编辑推荐[E]

上海大学“三进”项链丛书,凝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过程中的探索所得,借喻上大“项链模式”的“项链”,陆续推出上海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中的系列成果。本丛书力图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本系列丛书的推出.旨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