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徐小佶,韦信宽 主编
页数:204
字数:208000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前言[E]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区域竞争力研究丛书”正式与读者见面了,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经管所)1997年开始从企业管理研究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一直坚持“三个立足”的研究方向,探索一条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区域经济研究道路。一是立足于实际问题,努力用相关经济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二是立足于微观分析,努力将微观企业管理原理与方法应用到区域经济这一中观经济层面的研究领域中;三是立足本土经济,努力将精力集中在对本地区域经济发展课题的研究。
十个年头过去了,经管所在区域竞争力、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与发展战略、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竞争力与发展战略、区域中小企业竞争力与发展战略、企业竞争力与战略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收获与成果,先后完成“环台湾海峡经济圈竞争力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区域经济研究项目十多项,出版《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报告》(蓝皮书)等著作十余部,发表《区域工业结构竞争力模型研究》等论文几十篇。更为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十年的努力,经管所初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区域经济研究道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研究模式,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内容概要[E]
本书选取福建省、山东省等地14个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从不同理论视角对这些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模式进行理论归纳与实证分析,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研究与阐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作者简介[E]
徐小佶,福建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部主任,硕士,副教授。196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祖籍湖南。198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2000年获江西师范大学西方管理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至l997年4月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修国际营销。1997年7月起,专门从事公务员培训管理与教学工作。
韦信宽,1963年生,福建人。200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福建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部。主要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和地方政府治理。发表《对农村文化结构性退化现象的思考》、《构筑台湾海峡人员交流绿色通道的对策研究》等十多篇文章。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书籍目录[E]
基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南安市石材产业发展为例基于资源配置战略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上杭县为例基于旅游资源带动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福建泰宁为例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光泽县农业产业化分析基于品牌农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柘荣县太子参产业为例基于政府扶持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为例基于承接产业转移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福鼎主动承接温州产业转移为例基于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 ——以龙海承接厦门为例基于循环经济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福建德化为例基于新增长极战略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福建惠安为例基于地域传统的产业集群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长乐纺织产业发展为例基于路径依赖影响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分析 ——以福安县域经济为例基于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升级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德化陶瓷产业为例基于主题公园带动产业升级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以安溪茶产业为例基于产业联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后记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章节摘录[E]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县域经济通过充分发挥本地实体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创建了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2.外部实体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中期阶段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原先所依赖的本地实体资源由于开发利用,逐渐变得稀缺,工业化初期阶段赖以发展的资源出现了瓶颈现象。由于发展路径的历史依赖性,县域将突破本区域的局限性,从更广的区域范围去寻找类似的实体资源。对于县域来说,首先是突破县域行政范围,从国内其他区域寻找类似资源;然而,国内资源也存在有限性,而且面临竞争对手的资源争夺,从而驱使县域进一步突破国内行政范围,从国际其他国家或地区寻找类似资源,以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理论上分析,外部实体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区域外部资源配置的考虑与选择。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资源的边界限制逐渐被弱化。区域外部资源也可以合适的成本引入区域内部,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例如,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稀缺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奇迹正体现了对于区域外部资源的有效应用。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县域经济通过对外部实体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能够保持原有资源型产业的继续发展,并使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得以延续。一般来说,县域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大范围来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
3.社会软体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原先所依赖的实体资源稀缺性更加显现和突出,资源成本不断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构成了更强的制约与限制。同样,由于发展路径的历史依赖性,县域将寻求实体资源之外的突破口,以维持县域经济的继续增长。县域经济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稳健的产业发展基础,其中包括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产业体系的良好发育、产业发展网络的健全等。为了突破实体资源的限制,县域将从既有产业优势角度挖掘实体资源之外的资源,即软体资源,以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