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供应链管理》
《新编供应链管理》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士华
页数:357
《新编供应链管理》内容概要[E]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和内涵,对于组织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以当今企业面临的全球竞争环境为出发点,从传统企业运作管理模式与当代竞争环境的不适应性入手,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运作方法和绩效评价等核心内容。综合而言,本书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讲解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应用时,着重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几种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并对供应链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优化方法做了介绍。
第二,对供应链运作的协调和激励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书中列举了几种供应链运行中的不协调现象,并且指出了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策略。对如何激励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常见的激励契约机制。
第三,将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作为管理供应链的重点,从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到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基础、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讲解。
第四,以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的同步运作为主线,对供应链的流入物流、生产管理、库存控制这些关键阶段提出一些新的管理方法。例如,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特点、准时化采购策略的实施等,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要求出发,研究了VMI哲理供应链运作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问题。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步出现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
第五,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从物流管理自身的概念出发来处理。本书特别从供应链中流入物流、流出物流组织及第三方物流的组织展开论述,既体现了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又把物流置身于供应链管理大环境下,体现了“物流是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CSCMP—美国供应链专业管理协会语)的基本思想。
第六,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评价进行了全面分析。本书在供应链的总体绩效评估、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给读者一个从运作组织、绩效评价到激励的系统概念。
《新编供应链管理》书籍目录[E]
第1章 导论 第1节 供应链管理概念 第2节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及其基本思想 第3节 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进展第2章 供应链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第1节 供应链的类型 第2节 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第3节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第4节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特征第3章 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 第1节 供应链协调问题的提出 第2节 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 第3节 供应链的激励问题 第4节 供应契约的提出 第5节 几种常见的供应契约第4章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第1节 几种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第2节 供应链体系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第3节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第4节 物流网络布局的优化方法 第5节 供应链运作系统的管理框架模型第5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评价 第1节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2节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 第3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 第4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步骤与方法第6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第1节 采购的定义及过程 第2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 第3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准时化采购策略 第4节 供应商关系管理 第5节 全球采购第7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1节 现行生产计划与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 第2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第3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第4节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第8章 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第1节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2节 物流网络与供应链管理 第3节 供应链企业运作中的物流管理 第4节 供应链中的物流组织与管理 第5节 物流外包与自营 第6节 第三方物流与 第四方物流第9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第1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第2节 供应商管理库存 第3节 联合库存管理 第4节 供应链多级库存控制第10章 供应链企业运作的绩效评价 第1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原则 第2节 绩效评价理论 第3节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第4节 平衡供应链记分法评价体系第11章 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 第1节 概论 第2节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第3节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第4节 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参考文献
《新编供应链管理》章节摘录[E]
第1章 导论
学习目的
本章首先介绍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然后介绍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阐述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战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能够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历史环境有一个基本了解,理解供应链管理这一先进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它在今后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后续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节 供应链管理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导致需求日益多样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全球市场,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为了摆脱困境,企业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单项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柔性制造系统(FMS)、准时化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虽然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顾客需求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来,人们终于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具体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方法本身,而在于它们仍囿于传统生产模式。
长期以来,出于对生产资源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企业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在于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的目的。这种模式在传统市场竞争环境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弊端。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或改造,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这些企业形成了一种水平关系,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供应链管理正体现了横向一体化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