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柴建设
页数:321
字数:404000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内容概要[E]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是关于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总结的著作。本书对文化、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安全生产五要素等进行了介绍和论述;较全面分析总结了安全基本理论、一般工业安全和核安全的主要问题;系统梳理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安全文化的相关论述;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讨论了核安全文化建设测量与评价,构建了核安全文化测量与评价的模型;对大亚湾核电厂的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核工业和一般工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为相关涉核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书籍目录[E]
第1章 绪论
1.1 文化
1.2 企业文化
1.3 安全文化
1.4 安全生产五要素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2章 一般工业安全与核安全
2.1 概述
2.2 安全基本理论
2.3 一般工业安全
2.4 核安全
第3章 核电厂的安全文化
3.1 核电厂安全文化的由来
3.2 核电厂安全文化的总体特性
3.3 不同组织安全文化的特有属性
3.4 安全文化的关键要素
3.5 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文化
第4章 核安全文化建设
4.1 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4.2 核安全管理与核安全文化建设
4.3 核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 核安全文化体系要素及要求
4.5 核安全文化建设
4.6 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
4.7 核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
第5章 核安全文化建设测量与评价
5.1 核安全文化评价概述
5.2 核安全文化评价步骤及方法
5.3 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5.4 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5.5 分析与结论
第6章 大亚湾核电厂安全文化建设
附录一 附录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
附录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 9005-2008)
参考文献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章节摘录[E]
版权页: 插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产品不断出现。但这些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产品给工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面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险。为此,人们在大量的工作中逐步对安全事故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所谓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尽管人具有引发事故的倾向,但也与他们所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于是,许多研究者认为,不能把事故的责任说成是工人个人的倾向性问题,而更应该注重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1961年,吉布森和哈登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即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他们认为,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很强的能量,因而他们释放出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危险物质能量的意外释放若作用于人体,其过量的能量就会伤害人体,因此,若要确保安全,就需要通过控制能量来预防伤害事故。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就工程项目而言,施工项目的很多物质都是能量的载体,如果他们遭到破坏,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在施工现场,以下几类情况可能会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 (1)施工物料 施工现场采用的材料中,有许多材料具有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性和腐蚀性,这些材料的化学能量可能在不恰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中被意外释放而导致伤害。如工人吸进有毒气体后的暂时眩晕导致其从脚手架上坠落,腐蚀性的物料对设备腐蚀导致设备结构受损,这些问题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对于危险物质积聚的场所如危险品仓库、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等更需要密切关注和进行重点管理与控制。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编辑推荐[E]
《核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核工业和一般工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为相关涉核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