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
《中华龙》
出版时间:2009-0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朱乃诚
页数:173
《中华龙》内容概要[E]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龙的历史?龙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中华龙文化意识的起源与形成,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的历史背景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本书作者分析了近30年来考古学上发现的我国早期(大致是商代以前)的龙文化遗存,通过甄别大量的原始材料,全面梳理学术界对这些龙文化遗存的研究认识过程,系统论述了其十几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论点:
龙并非出自辽河源,而是出自中原;所谓“中华五千年玉龙”——三星他拉玉龙实际上并非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猪龙”不是“玉龙”;龙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并不具有王统的象征,历史上第一个将龙与帝王权力象征联系起来的人可能是司马迁……
《中华龙》作者简介[E]
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1955年出生于上海市。学术专长: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已出版专著三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中华龙》书籍目录[E]
序第一章 中华龙文化意识的起源与形成第二章 红山文化“玉猪龙”的真实含义与用途第三章 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第四章 凌家滩“玉龙”为“玉虎”考第五章 陶寺彩绘龙的来源与中原地区“王室文化”的形成第六章 长江中游地区早期龙文化遗存的来源与炎帝的传说第七章 二里头文化的龙遗存及其源头和社会作用与意义附录一 龙的起源——朱乃诚做客网易·科技探索频道访谈实录(2006年)附录二 插图索引
《中华龙》章节摘录[E]
(一)兽面块形玉饰的兽面特征的含义 这里要探讨的兽面块形玉饰的兽面特征,主要是指这种兽面纹饰象征的是何种兽面,即何种动物的面部特征。以往将这种兽面块形玉饰称作兽面块形玉饰,主要是由孙守道先生与郭大顺先生考证三星他拉玉尼和兽面块形玉饰具有猪首特征而引发的。997年郭大顺先生等依据李实的认识又提出厂前述建干兽面块形玉饰首部形象象征的是熊首,并将这种兽面块形玉饰统称为“玉雕龙”。
我认为将兽面块形玉饰的兽面理解为熊首比理解为猪首更准确些。
经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红山文化兽面块形玉饰的形制和兽面纹饰经历了一个有规则的演变,其中兽面由形象向抽象演变。按照已抽象化的兽面纹饰去探讨其象征的含义,必然是难解其意。所以应以最初的形象的兽面纹饰去探求其象征的本义。
红山文化兽面块形玉饰的兽面,目前所知其最初的形象是建平兽面块形玉饰,其兽面表现的特征应是熊首,其象征的含义自然应是熊。但形象的熊首不久就演变得十分抽象,其抽象的兽面纹饰是否仍然象征着熊首或是象征着猪首等其他兽面,根据已发现的这些兽面块形玉饰的兽面纹饰等特征分析,是很难考证的。这种现象是否说明当时制作、使用抽象化兽面纹饰的兽面块形玉饰时,其兽面是否象征着熊首已不是十分重要的厂,而是重在使用这种兽面块形玉饰的传统意义与社会作用.所以,其型式有多种多样。
(二)兽面块形玉饰的出土情况所表明的作用方式和社会作用与意义
目前仅有4件兽面块形玉饰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都出自墓葬中。
其中一件出自姜家梁M75号墓中,位于人骨右侧颈部,其使用方式显然是作为佩戴的耳坠。
姜家梁M75号墓属小河沿文化。这说明兽面块形玉饰在小河沿文化中的.种用途是耳坠.其社会意义是一种普通的装饰品。
姜家梁M75号墓出土的兽面块形玉饰,形制小、做工粗糙,显然是受红山文化影响的作品,不能以此来探究红山文化兽面块形玉饰的使用方式和社会功能与意义。
另外3件兽面块形玉饰都出自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内。两件出自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M4号墓中,位于入骨架的胸骨上。件出自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积石冢M14号墓中,因发掘资料尚未发表,其在墓中的位置不明。据这三件兽面块形玉饰的出土情况,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