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艺术魅力》
《古诗的艺术魅力》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敏之
页数:399
《古诗的艺术魅力》内容概要[E]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大量的抒情诗,这是中国诗史中的瑰宝。古诗以其独有的抒情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的意境,传达出古代士人重心灵体验和含而不露的审美意趣。《古诗的艺术魅力》作者曾敏之萃选自汉魏至清季的古体诗作品近两百篇,清词丽句,在千古诗史中皆有其流传至今的美学价值。作者的解析凝练雅致,余味无穷,引领读者自行体验古典诗境所特有的美感。
《古诗的艺术魅力》作者简介[E]
曾敏之,历任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部主任,《大公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社广州联合办事处主任,暨南大学教授,香港《文汇报》代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会长,是著名的记者、作家、诗人和学者。曾出版《望云海》(散文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的艺术》(论著,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古典文学欣赏举隅》(论著,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1年)、《古诗撷英》(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望云楼诗词》(诗词集,香港作家出版社1998年)、《绿到窗——望云楼随笔》(散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年)、《人.文纪事》(散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02年)、《文史丛谈》(散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04年)等三十余部。
《古诗的艺术魅力》书籍目录[E]
比·兴与抒情诗(代序)
从《诗品》悟创新
言志篇
出人意外,人人意中
寄托之趣
诗画之间
巴东三峡歌
秋风起兮
河梁别诗
愁中寄托
饮马长城
盛衰的规律
白头终老
采芙蓉遗所思
秋扇见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最早的七言诗——《燕歌行》
高台诗境各千秋
歌吟动地哀
乱世哀音
俯仰宇宙赞美自然
文外独绝的两句诗
鲍李同歌行路难
岁暮忧吟
低首宣城
山水清音
“能诗何水曹”
翩翩入画
烟云落日
遗老诗风
国士诗风
浪漫情操
流丽的诗
浮沉的感慨
胜作书生
庾岭题诗
物外情的感受
精整的诗篇
江水落花喻客心
弋人何慕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自然·真挚
幽静的境界
“诗情画意”一解
意象相通
王昌龄与送别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
乡音无改鬓毛衰
春风似剪刀
铜雀台上起悲风
入云深处亦沾衣
比较
“怨而不露”
宣城的诗画
夸张的艺术
捣衣声里玉关情
体察入微
落花时节又逢君
反衬的艺术
酬酢诗的佳作
倦夜与失眠
春水鸥情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泪洒孤坟
落日情生
春景牵情
风雪夜归人
邑有流亡愧俸钱
淮上有秋山
别来世事感沧桑
母爱诗
花落与花开
不胜清怨却飞来
刻画归心两入微
含蓄与讽刺
山行诗境
诗贵含蓄
花如解语还多事
“一年容易又秋风”
婉转抒情的魅力
贫贱夫妻百事哀
友情之重系于诗
含蓄与倾泻
两三星火是瓜州
春满西湖
春风吹又生
还应说着远行人
春意盎然
最是一年春好处
散上峰头望故乡
鬼才诗一例
文章何处哭秋风
秋雨槐花子午关
茶烟轻飏落花风
赢得鬓边丝
离合相参
梁父吟成恨有余
夕阳虽好近黄昏
伤无归宿自悠悠
流尽年光是此声
已凉天气未寒时
解钓鲈鱼能几人
落尽东风第一花
消夏风情
愁听清猿白发生
风景苍苍感废兴
清远峡的诗情
地近乡园自有情
细似轻丝渺似波
只换雷塘数亩田
芳草有情皆碍马
田园之乐
古典的朦胧诗
词客飘零寄托怀抱
晨旅之歌
断肠春色在江南
君向潇湘我向秦
形象的诗评
何用将金别买山
依依何处照闲眠
不及林问自在啼
借看山,造平淡
来往庭前踏落花
沧浪之水可濯缨
溶溶月·淡淡风
午梦诗篇
从两塔诗说起
昏昏灯火话平生
且将白发照青溪
缓寻芳草得归迟
朴素的农村画
鸿飞那复计东西
西湖西子两相宜
人生看得几清明
画出无声亦断肠
江湖夜雨十年灯
岳阳楼上对君山
夏日风物
载将离恨过江南
白云满地无人扫
携杖来追柳外凉
寒花只作去年香
孤臣霜发三千丈
笛声吹恨满清樽
时平白首乐农闲
雨来春草一番多
争随流水趁桃花
曾是惊鸿照影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骑驴入剑门
天寒来此听江声
依旧青山绿树多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花欺客向西飞
从横塘路到石湖诗
惭愧江湖钓手间
几生修得到梅花
见人惊起人芦花
青山都在雪花中
绿树年年叫杜鹃
人间送别不宜秋
无数梅花落野桥
又见春光到楝花
感旧写西州
摇动一滩红蓼花
月满碧天秋水寒
立马西风为损神
瘦马长途懒着鞭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
江湖日短白鸥寒
中原父老望旌旗
何时重上剡溪船
一庭风雨自黄昏
永州犹未是天涯
十二金人外民间铁未销
只骑黄犊访烟霞
寒烟冷日望柴桑
江南未归客闻笛倚栏杆
扬子江头月满船
鹤梳轻毳乱杨花
风味在辛盘
折柳报春深
安闲世味疏
故宫烟柳正萧萧
却送秋声到客衣
倚遍天南百尺楼
怀贤长夜若为情
千年遗恨泣英雄
学杜一例
“厚积薄发”诗为证
西风吹上汉臣衣
白头淮海独相逢
万里征人驻马蹄
儿谈海国婢谈兵
附录:建构别具风采的诗美天地——曾敏之《古诗的艺术魅力》的写作
《古诗的艺术魅力》章节摘录[E]
李贺以寥寥二十八字,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他通过诗的语言,倾诉了对当时重武轻文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他在《南园》组诗中的另一首诗中也写道:“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自取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就是指司马相如的落寞贫居,东方朔以诙谐取宠的不幸,他们的文学才艺尚且如此,文学事业有什么前途呢?不如买一把好剑弃文从武去罢!这也是用反语以控诉轻文的风气。
但是“寻章摘句老雕虫”这一首诗,却具有措辞含蓄、韵味无穷的特点,而老死于寻章摘句,正是千古以来文士的悲哀。所以杨炯也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慨叹。如果以杨炯的露骨倾诉和李贺的含蓄相较,就可以了解同一题材、构想,却以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而形象性的感染就令人有不同的感受。
至于重武轻文,自有其时代背景,是随着唐代开疆拓土的形势而逐渐形成的,后来藩镇势力膨胀,更着重于武力割据,所以文人学士大抵企图依附于诸侯以求荣。与李贺同时代的韩愈,曾以《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两篇散文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不同的心态。
李贺短短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在长安做了三年小吏,后来辞官东归洛阳昌谷故里,终于积愤以殁。可是他的诗歌,却是唐诗中的瑰宝,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警句早就千古传诵。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道:“荒村有客抱虫鱼,万一谈经引到渠。终胜秋磷亡姓氏,沙涡门外五尚书”,就是有感于李贺的遭遇而发的。
……